铁院头条

学校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0日 17:04 | 浏览次数: | 来源: | 作者:

1113日,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在凌河校区开展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校党委书记周志龙主持学习并强调部署学校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催人奋进,是对我们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科学指引,是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鲜明号召,更是为我们圆满收官“十四五”规划、谋划推动十五五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准确把握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增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奋斗动力和前进信心,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抓落实、不折不扣抓落实,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新篇章,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会议强调,一是要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上下功夫、见成效。这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广成同志带领党委宣传统战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精心组织安排,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交流、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进共识、增强信心、增添干劲。要充分发挥学校各类宣传阵地的作用,利用校园网、电子屏、宣传栏等平台,广泛宣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同时,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全会精神为指导,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是要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上下功夫、见成效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任务的政治体现,也是推进巡视整改工作的具体要求。我们学校有着77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这是学校的宝贵精神财富。另外,辽宁红色“六地”文化,还有我们学校所处的英雄城市——锦州,红色资源丰富,对于我们来讲,可以说红色资源得天独厚。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挖、用好红色资源,可以通过组织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文化研究、讲好红色故事等形式弘扬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要深入挖掘学校历史中的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同时,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三是要在推动当前重点任务上下功夫、见成效。要高质量推进巡视整改工作。这是学校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按照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和整改时限,有序推进、务求实效。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聚焦学校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积极探索创新举措。比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契合辽宁全面振兴和新兴产业发展,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在重点项目任务建设上,要压实责任、凝聚合力、全力攻坚,对照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对账销号,始终保持一鼓作气的冲劲、敢打敢拼的干劲、真抓实干的韧劲,让强项工作更出彩、弱项工作有提升、难点工作有突破;在内部管理上,要加强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三级包保”机制,校院两级要深入开展“访企拓岗”活动,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就业指导规划,促进学生尽早就业、融入社会,避免一些学生和家长唯铁路就业;要加强就业精准帮扶,对家庭困难的学生群体要建档立卡,开展辅导员、班主任“一对一”帮扶,确保充分就业。要高起点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高起点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是学校面向未来、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密结合国家、省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要切实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安全稳定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完善安全防范体系,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育人环境。

四是要在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下功夫、见成效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建设贯穿到学校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方面。要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修复校园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