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栏目 > 行业热点 > 正文

行业热点

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构建的国际视角

http://192.168.100.219/zte/u_file/info/16_11_16/7924a5de38.jpg

今年初,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走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才能有力解决培养理论学术型人才学校较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较少的矛盾,才能有力解决生产一线中高技能人才紧缺的困局,从而为产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人力资源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人力资源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包括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供需脱节,供方不了解需方的真实需求;第二,低质产能过剩(就业难),优质供给不足(求才难);第三,供方闭门造车,自娱自乐,需方坐等其成;第四,教育评价体系和资源分配学术导向,轻视忽视面向职场专业教育。

全球人力资源市场都存在一个具有普遍性、严重性、重要性的悖论,那就是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职场大量缺人,也就是失业和岗位空缺并存。美国万宝盛华公司2013-2015年全球产业人才缺口调查显示,被调查的42国41000公司,其中38%完不成招聘计划;技术工匠位于十大缺口人才之首,高、中、低各层专业技术人才都缺乏,缺口人才相关的专业教育比例与中职、高职、本科三大类教育程度呈负相关。

与全球及发达国家情况不一样,我国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具有自身特色,高、中、低层次人才缺口都比较大,这反映了中国目前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独特性,我们缺乏高端人才。

表1 企业雇主最难填补的十大职位(全球 :中国大陆)

 

http://192.168.100.219/zte/u_file/images/16_11_17/31691cb804.png

对于招聘人才困难的原因,万宝盛华也给出了足够的分析,35%的原因在于缺乏足够应聘者,34%的原因是应聘者缺乏专业技术能力,应聘者缺乏经验的原因占22%,缺乏软技能的因素占17%。而从就业率来看,各国大学毕业生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根据全美大学与雇主协会的统计,2007年毕业的大学生毕业时51%已有工作,2008年下降到26%,2009年骤减到19.5%。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日本2012年毕业的学生中有3万人没有找到工作,大学本科的就业率是63.9%。英国政府和高校重视学生就业,就业率是高校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路透社认为,毕业生失业人数上升反映出经济不景气,英国经济今年年初刚走出数十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就业最差的3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传媒和工程学,未就业学生比率分别为17%、14%和13%。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供的研究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就归纳了新的现象——社会拒绝使用学校的毕业生:部分社会正在开始拒绝系统化教育所产生的成果,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当这种体系所授予的资格和技术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时,这些社会组织便拒绝接受这些毕业生。美国前工程院院长Dr.William A. Wulf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我们的社会依赖于工程师们创造的技术。工程技术的改变如此迅猛,我坚信工程教育必须改变得更加迅速才能保持我们生活的质量”。

归根结底,造成人力资源市场悖论的根源是教育落后于社会和产业的发展速度,教育与社会和产业的需求脱节。

怎样才能满足关键利益相关者对专业教育的需求?学生求职的就业需求、产业雇佣称职人才的求才需求,以及国家建立人力资源的战略需求,共同构成了人才应用的职场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发展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

面向专业教育改革的共性原则

何为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首先,要直接满足未来职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其次,要培养学生具有职业生涯的素质、能力、知识和技能并具备求职竞争力;另外,要满足国家对于各类专业人才需要以发展社会和经济。

何为面向职场?即能够满足职场需求(未来、人才素质能力、创新知识)、融入职场文化(顾客至上、服务到底、持续改进创新、问题解决、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利用职场资源(专家、硬件、软件)并接受职场检验(实习生质量、专业评估、毕业生职场表现)。

http://192.168.100.219/zte/u_file/images/16_11_17/ad4cd4405a.jpg

各层各类专业教育的共性,在于以下七个方面:

1、面向职场需求(市场驱动):人才层次、类型、数量、质量标准由职场需求决定;

2、产学合作(办学机制):培养目标、职场文化环境、 教学资源(师资、职场环境)、评价检验;

3、职业性和专业性的统一:基于职业性的专业教育;

4、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统一:全人教育;

5、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理实融合,知行合一,做中学;

6、前瞻性:面向未来职场的需求,超前引领;

7、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项目团队合作的主动学习;师生利用ICT工具等先进教育科技。

中国专业教育现状

中国近现代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早年在“大职业教育系统观”中指出,“初中毕业后入分科高中,毕业后就业或实习一年有条件再入所习同科的大专院校,毕业后任职;如有进一步发展可能,再入所习同科之研究院,谓之专科一贯,学习互进。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具有真才实学,与恃资格名位者完全不同。”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用形象的话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他把行、知、创三者关系梳理得非常清楚,也表现了他的教育思想。

以工程教育为例,中国专业教育的优势在于拥有全球最大工程教育规模,全球最优、最大工科生源。但中国专业教育质量问题严重,达到国际标准的学生比例低,学生能力、素质增值低,创业人才培养不足,创新人才严重不足。教育与社会和产业需求脱节、传统的教育理念无法转变、专业教育的社会定位与培养目标定位失准、专业教育的质量评估结果失真等,导致中国专业教育缺失严重。同时,“互联网+”和IT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也给专业教育带来海啸般的冲击。

那么,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将如何发展?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将传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从“中低层”扩大到“高中低层”,直指现代职业教育。会议指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有利于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例如,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各领域高素质职业人才,例如制造业的工程师、技术员、高级技师、技工等。这是官方第一次把高端专业人才纳入职业教育范畴,实际上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范畴。

我国目前开办了109所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求职导向、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获得成功;37所国家示性软范件学院贯彻“需求导向、产学合作、基于项目的学习、国际化”,培养大批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工程师;中国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地方工科院校、211大学坚持学以致用、产学合作和国际化,成为工程师的摇篮。

这些实践在理念、目标、机制、模式和方法论上全面展示了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的共性和结果,这些院校的专业教育能够满足学生成为高素质职业人才并高质量就业,保证产业获得合格的专业人才,帮助国家建立创新社会所需人力资源。这些成功办学的经验和成果,证明了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的生命力和可行性,并为各层次各类型专业教育起到示范作用。

专业教育改革整体战略

面向未来,产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在于较好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较好了解专业操作流程,具有复合学科和系统的观点,基本了解职场非专业的综合知识,拥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写作、口头交流、图形、理解别人)和高道德水准,具备批判性、创新的思维能力,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博采众家之长,具有自信和能力可适应多变快变的环境,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求知欲,并深刻了解团队工作的重要性及具备能力。而这些需求还在不停提升和变化,专业教育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紧跟产业与市场的需求,不断改革以适应变化,发挥专业教育更大的作用。

专业教育发展战略之一:产学合作

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链,以产业需求决定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将职场文化环境引入教育全过程(师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等)。产业要把培养人才做为战略目标和己任,学校文化和产业文化的融合既要分工又要合作,此外,政府、产业、教育、学生、家庭也必须共同努力。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凭借全社会的力量,光靠教育界培养不出完整的人才。

产学合作也可以为学校、学生、雇主、社会各方带来诸多益处,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的复杂性,提高了教学和管理成本,需要学校考虑选择产学合作能为企业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利益,学校必须明白产学合作必须以市场利益为纽带,实现双赢或是多赢;学校要把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一样作为战略伙伴关系来经营,考虑利用企业中介机构形成市场化产学合作机制,同时,需要企业共同承担或协助解决一部分学生就业压力,更需要政府各类相关政策配合,从立法、财政等方面支持产学合作教育,让企业、学校、政府、学生、社会间协调配合和共同努力。

专业教育发展战略之二:做中学

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900年曾提出了“教学合一”的教学理论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由此衍生出专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基于项目的学习。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工程教育模式正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应用于基于目标的教育。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 ,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CDIO包括了三个核心文件:1个愿景、1个大纲和12条标准。它的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强调工程基础的、建立在真实世界的产品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CDIO)过程的背景环境基础上的工程教育。它的大纲首次将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整个CDIO全过程能力以逐级细化的方式表达出来(3级、70条、400多款),使工程教育改革具有更加明确的方向性、系统性。它的12条标准对整个模式的实施和检验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指引,使得工程教育改革具体化、可操作、可测量,并对学生和教师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CDIO体现了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代表了当代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结语

借用杜威的一句话“用昨天的方法教今天的学生,就会剥夺了他们的明天”。中国教育成功改革的关键,将是把课堂和时间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因此必须不间断地改革、改进教育。

(本文根据査建中教授在全国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专业产教融合论坛的报告整理,如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