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活中,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与个人情绪息息相关。那么,怎么在生活中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呢?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一)焦虑
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消极情绪状态,是人们对即将发生的某种事件或情境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过分的焦虑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办事效率低下。引起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有:入学适应困难、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人际交往(如:社交恐惧引起的焦虑)、求职就业问题等。
(二)抑郁
抑郁也是极为复杂的情绪障碍。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喜欢所学专业,感到前途渺茫,或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导致情绪抑郁。他们的主要表现有: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兴趣丧失,体验不到生活、学习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
(三)易怒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情绪反应都是由大脑皮层决定的。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跃时期,大脑神经过程的抑制和兴奋发展不平,控制力较差,容易冲动。易怒是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有的大学生因为一件小事或一句话激动得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甚至动拳脚伤人。
情绪调节的方法:
一、正确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包括:心理方面、气质、性格、智力、兴趣爱好等方面,是情绪调节与控制的基础。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就是个体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并悦纳自我。心理学认为,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的智力、情绪、性格、气质、兴趣爱好、道德观和人生观等,对自我有一个充分,全面、正确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对自我情绪的有效控制和调整。如气质属于胆汁质类型的大学生,如果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会有针对性地去暗示或控制自己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二、自我激励法
自我激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动力源泉之一,主要指用生活中的哲理、榜样的事迹或明智的思想观念来激励自己,同各种不良情绪进行斗争。古人云:知足者常乐。大学生不要总为没有得到的东西而烦恼,相反,要经常想到自己是幸福而充足的,相信凭借自己的意志、能力和奋斗精神,这些没能得到的东西总有一天一定会得到。这样,便能增强自信心,驱除自卑感,保持心情舒畅,从而增加了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三、换位思考法
从积极的角度,重新认识引发不良情绪的事件,从而得到新的结论,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平衡。例如,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时,可以换一个角度考虑,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的”“坏运很快就会过去”等,这样心情就会轻松,情绪就会稳定下来。
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人的情绪处在压抑状态时,应该允许有合理的发泄,即使是畅快的哭一场,也是有利于调节机体平衡的。如能把闷在心里的苦恼倾吐出来,获得别人的疏导和指点,往往更能使矛盾迎刃而解。倾诉和咨询的对象可以是父母、教师、好友等。如果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有专门的心理医生咨询当然更好。
版权所有: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辽ICP备14002303号-2
学院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松坡里129号 | 邮编:121000
招生热线:0416-3920766 3920767 3920768 3920770 39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