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微信号 | 铁道机车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院首页
党建专栏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系部首页 >> 党建专栏 >> 学习园地 >> 正文
学习园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发布时间:2023-10-27 08:00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广大干部群众表示,时隔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座谈会谋划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新蓝图,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振信心、催人奋进,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激励各行各业干部群众,奋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肩负重要使命 新进展新成效鼓舞人心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肯定了东北振兴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认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夯实。这让我们倍感振奋,也坚定我们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的信心、决心。”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兆成说,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粮食总产量连续13年居全国首位。下一步,黑龙江农业农村系统将坚持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头等大事,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更有底气、更为安全的“中国粮食”作出更大贡献。

把握重大机遇 以高质量发展再创佳绩

奏响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东北全面振兴交响曲,关键要把握新机遇,塑造新优势。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这让我们更有信心把公司发展全面融入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位于黑龙江哈尔滨新区的安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新光说,安天科技自主研发智能终端安全内核,全面与国产手机和智能终端厂家对接,推动网络安全基因与产业链的融合

加强党的领导 以新风正气振奋发展信心

书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关键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以新风正气振奋人民群众发展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

“东北地区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持续优化政治生态,以严实作风和一流效能促进营商环境提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海波说。

成立项目专班,全力破解西鞍山铁矿历史遗留问题,提前2个月完成50万平方米土地征收补偿工作……随着主题教育的不断推进,辽宁鞍山市铁西区以敢闯敢干的干事创业精神,让曾经停滞的项目加速“动”起来。

铁西区区委书记范丹宇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我们将抓好第一批、第二批主题教育的衔接联动,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各项重点措施。

政治生态、营商环境之弊曾是东北振兴之痛。近年来,东北地区持续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倒逼改革加速。

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论述,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深刻揭示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内在联系。只有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才能为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涵养源头活水。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高质量教育立德树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富强,必须有繁荣的经济、昌盛的文化、强大的国防,而这一切都要靠教育来奠基。教育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人才和智力支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引领教育改革更加深化、教育公平和质量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教育是提高科技水平、涵养人才资源、激发创新活力的根本。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这让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只有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才能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才能不断抢占世界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把创新主动权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不断优化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