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微信号 | 铁道机车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院首页
党建专栏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系部首页 >> 党建专栏 >> 学习园地 >> 正文
学习园地

新时代辽宁精神的底蕴

发布时间:2018-12-17 13:33

一种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是历史规律的回溯与凝练。以“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为表述语的新时代辽宁精神,同样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新时代辽宁精神是对辽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系统提升,是辽宁人民对历史规律的自觉把握和始终遵循,同时充分体现了新的历史方位对辽宁人民推进事业发展应具备精神状态的基本要求。

历经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积淀,新时代辽宁精神相关元素开始孕育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全部沦陷,辽宁人民同东北人民一道,不屈服于法西斯强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持续抗争了十四年,最终将日本侵略者赶回了老家。此间,辽宁各地兴起的抗日义勇军威震敌胆,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感动着国人,激励着全民族的革命热情,唤醒了民众的责任担当,由此积累了聂耳和田汉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生活素材。当时,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的中共满洲省委坚持党的抗日主张,积极发动东北民众坚持抗战,并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全力抵抗侵略者。事实证明,辽宁人民的抗争是有重要意义的,不仅揭开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而且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焦点和终点”,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持续三年之久的东北解放战争,同样始于辽宁而又终于辽宁。解放战争中,在中共中央东北局的领导下,百万以上的辽宁民众以县区村为单位,组建了民工队、担架队、运粮队,为前线作战提供最坚实的后勤保障。此外,还组织近20万人参加的二线兵团,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可以说,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在关内解放区及兄弟部队的支援和配合下取得的,而且对于全国来说是局部的。至此,辽宁人民同东北人民一道开始全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争取全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并将建设和巩固新政权与争取全国胜利的任务联系起来。

处于特殊的历史地位,必然作出特殊的历史贡献,形成地域特征明显的精神品质。从十四年抗日战争到三年解放战争,辽宁人民一直与一切侵略和压迫行为进行顽强抗争,逐步形成了具有辽宁作风和辽宁气派的精神品质。“长子情怀”“忠诚担当”精神元素因辽宁特殊的历史地位开始形成,革命元素是其中的主旋律,对国家、对民族的无限忠诚和使命担当,成为辽宁精神的首要内容。从抗战“起点”“焦点”到“终点”,这幅发生在辽沈大地的历史画卷展示的不仅是一部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争史,更是一部不朽的民族精神成长史。始于辽宁而又终于辽宁的东北解放战争胜利后,“一切为了支援与争取全国战争的胜利,仍是东北党的战斗口号”,把支援全国解放战争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实现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的全方位支援,建成了以辽宁为中心的巩固的全国解放战争总后勤基地。在残酷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历史的生动写照,亦是后来时代精神形成的基石。在这不间断的对敌斗争中,抗争精神、大局意识、历史担当和奉献情怀,在辽沈大地得到充分展示和发挥,“创新实干”“奋斗自强”精神元素同样根源于辽宁人民在此间抗争中形成的意志品质,这是革命成功的必然要求。

历经波澜壮阔的创业历史积淀,新时代辽宁精神内涵不断丰富

1948年11月2日,沈阳和营口的解放,标志着东北全境解放。正当辽宁人民结束医治战争创伤,开始恢复发展生产的关键时期,抗美援朝战争不期而至。这场战争中,辽宁的特殊地位不言而喻,“长子情怀”“忠诚担当”的内涵因辽宁在这场战争中的特殊历史地位而更加丰富。辽宁地区处于战争前沿,既要担负全国赴朝作战的兵员、军需物资和伤病员的转运任务,又要担负直接支援前线的战勤任务,全省适龄男子和妇女,及有运输能力的牲畜、车辆、船只,都承担着战勤任务。当时,东北行政区重新回到战时体制,势必会对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但群情激昂的抗美援朝运动却促进了辽宁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创新实干”“奋斗自强”的内涵因抗美援朝战争而又被赋予新的时代元素。抗美援朝期间,辽宁人民的精神状态获得提升,工农业生产总值都在逐年提高,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基层民主政权得到巩固,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准备和物质基础。

从1953年开始,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辽宁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同时开展了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提前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建成了国家重工业基地。至此,辽宁基本上形成了以鞍山为中心的重工业基地布局,形成了以鞍山、本溪的钢铁工业,抚顺、阜新的煤炭工业,沈阳、大连的机械工业,抚顺、葫芦岛、大连的石油化学及建筑材料工业为基础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为支援全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这艰苦的创业阶段,劳模精神和雷锋精神在辽沈大地根植和培育起来,并很快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生产生活的主旋律内容。以创造生产新纪录运动的赵国有、马恒昌,“老英雄”孟泰、“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等为代表的劳动模范,为工业基地的建成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榜样示范。雷锋精神发源于辽宁地区,并迅速走向全国,提升了中华民族优良品质的新境界。劳模精神、雷锋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穿透历史,跨越时空,对于新时代丰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意义深远。在老工业基地建成和巩固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精神内涵,在辽沈大地得到全面升华和不断丰富。

历经艰难曲折的改革历史积淀,新时代辽宁精神日趋系统完善

改革需要除旧布新、拨乱反正,辽宁是受极“左”路线之害最深的地区,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尤为关键。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所进行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辽宁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群众不仅积极投身其中,认真进行学习和讨论,而且紧密结合各方面实际情况,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把本地区的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纠正了一些系统性错误,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貌,辽宁由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至此,辽宁大地又焕发出勃勃生机。然而,计划经济程度较高的辽宁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遇到前所未有的体制性挑战,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辽宁老工业基地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扩大,面对如此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全省人民并没有懈怠和等待观望,而是进行了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经过改革脱困和持续调整改造,辽宁老工业基地历经艰难曲折,逐步走上了振兴发展之路。

伴随改革开放,辽宁精神不断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新要求,体现辽宁人民的行动自觉。促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是辽宁在新时代的工作主题,郭明义、罗阳、毛丰美、黄群等英雄楷模,就是振兴发展的优秀代表,其身上体现出的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进一步夯实了“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精神的内在动力和力量源泉,成为辽宁振兴发展事业新的精神支柱,新时代辽宁精神由此日趋系统完善并走向成熟定型。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期,历史底蕴厚重的新时代辽宁精神,恰是新时代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之迫切需要,提振辽宁干部群众精气神之迫切需要,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方向引导和信心支撑。已经取得的振兴成果充分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崭新阶段,走向全面振兴的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当下,辽宁人民正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辽宁工作的“四个着力”“三个推进”等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和政治生态修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