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家风家训 >> 正文
家风家训

尊师重道,教书育人

发布时间:2017-06-01

   我生在一个教书世家,到我这儿已经是第四代教书先生了。我的太爷爷生于1911年,与辛亥革命同年。在县里的相亭校读书,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在这所学校里。相亭校是民国时期名仕彭相亭捐资建的,这人给张作霖当过银行行长,日本人到东北后还想让他接着干,官是封了,从来没去上过任,每月汇来的薪俸必原封退回,民族大义,可见一斑。也就是因为日本人来,太爷爷在相亭校没毕业就不得不辍学回家了。那时候一个村里出一个念过中学的文化人也算是稀罕事儿,伪满洲国又把这些人搜罗去到县里师范学校培训了一年,再派到农村小学校里教书,阴差阳错的,太爷爷就成了一名教书先生了。当时村里有年轻人参加考试去当了警察,当警察这营生是相当的风光,就是给日本人干事,老话讲叫“打腰”,年轻人都想去,太爷爷也有这个想法,偷偷去考了试,还考了个全县第一名。话说,也就是太爷爷的妈妈识时务:“咱就是要饭也不能去干那差使,说死也不能给日本人卖命,叫人背后戳脊梁骨。”太爷爷想想算了,不干就不干吧,转而去吉林省西安县投奔亲戚做起了小买卖。再后来日本人战败了,东北光复,就又回到老家做起了教书匠,直到离休。太爷爷当老师那是全县出了名的,县里来检查教学评比次次第一名,十里八村贫富人家有个大事小情都得请先生去给撑撑场面,问问周全,想来这教书匠也可以造福一方百姓,功德一桩,听起来就很传奇。

   爷爷当教员是解放后的事了,师范毕业就教书,一干43年,直到退休,那时候农村缺教员,哪科缺人,哪科不好教,哪个班不好带,爷爷都冲锋在前,随缺随补,处处当救火队员。如今,学生里边有当军区司令的,还有些做省市领导的,桃李满天下也算是实至名归了。不过爷爷现在总是抱怨,说现在老师奉献精神不行,他那个时候住在学校给学生上课,几十年如一日,根本没什么休息日,给学生辅导补课就没有过挣钱的念头,现在老师工资翻番了,奉献精神少多了。在我看来:时代不同了,老爷子用过去的眼光看现在,不合适。

   奶奶是地道的农民,小学都没念完,爷爷在外教书,自己在家带大六个孩子,从来没有怨言。奶奶不怎么会说话,只是儿孙上学的头一天,她都得交待一件事:“在学校里一定得听老师的话,不管老师打你、骂你,都得挺着,不许吱声。”不是那个年代了,学校里早没有体罚学生的事了。小时候不清楚为啥要我这样,后来长大了也就明白了,奶奶说的话也兴许就是儒家学说里最原始的对师者的敬畏,一个最朴素的思想,那就是“尊师”。

在我幼小心灵里埋下的尊师之道,伴随了我整个学生时代,即便现在我自己也走上了教师岗位,也依然执着的坚守着。如今,尤能使我在工作岗位上终日乾乾的,便是如何做到“教书育人”?

   有一次我跟人说上课之前总会不自觉的紧张,几年过去了依然如此。他们说我:你心理素质不行,课这东西多好上。必须承认,我确实是心理素质不行,我害怕,害怕那讲台下几十甚至上百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所获甚微;害怕自己愧对教育;害怕自己担不起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我心惴惴,寝食难安。教育之事,不敢丝毫马虎懈怠,蒙混过关更是可耻。于是我想,所谓师者,应当怀着愧疚做学问,才能真正做到“尊师重道,教书育人”。

   家训:居家宜勤劳自强,为人应正直善良

       行事当公允大方,亲朋须和谐礼让

       吃亏是福,利色勿贪

       志存高远,不求显达

       孝悌忠信,亘念于心

       安分慎行,廉耻莫忘

       养性修身,常阅儒德之书

       结缘处世,诚交信义之友

       敬老尊贤,人瑞家兴

       仁爱包容,万事和顺

   家照:

陈大千家照 (1)_看图王.jpg

陈大千家照 (2)_看图王(1).jpg

陈大千家照 (3)_看图王.jpg


版权所有: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辽ICP备14002303号-2

学院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松坡里129号  |  邮编:121000

招生热线:0416-3920766 3920767 3920768 3920770 39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