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依法治校 >> 法律法规 >> 正文
法律法规

辽宁省“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18-05-18

原标题:《中共辽宁省委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解读新闻发布会

  3月22日,辽宁举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发布会,请省农委副主任、省农办专职副主任杨德生,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苏仲义,省人社厅人才开发处处长李福成,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处长朴明哲,省农委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处姜丽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按照中央、国务院要求,最近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辽宁省委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对新时代的辽宁“三农”工作做出了顶层规划和全面安排,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进一步加快和推进辽宁的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让社会和舆论界全面深入了解这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文件主要内容和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高兴地邀请到省农委副主任、省农办专职副主任杨德生先生,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苏仲义先生,省人社厅人才开发处处长李福成先生,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处长朴明哲先生,省农委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处姜丽女士。以上领导将向大家介绍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提问。下面首先请省农委副主任、省农办专职副主任杨德生先生介绍情况。

  辽宁省农委副主任、省农办专职副主任杨德生: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中共辽宁省委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即2018年省委1号文件,已于2月24日印发实施。下面,我就文件的起草背景及相关内容和特点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一、文件起草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亲切关怀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具体表现在:粮食年产量稳定在400亿斤左右,标准化设施蔬菜、设施畜禽和水产养殖舍(场)得到普及;特色农业小镇、现代农业庄园、农家乐等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农村电商平台、农村物流产业较快发展;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顺利进行,新型经营组织迅猛发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持续加强;脱贫攻坚已实现4个省级贫困县摘帽,1121个贫困村销号,102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党群干群关系持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文件的内容

  文件共12个部分,48条。

  第一部分: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到2020年、2022年、2035年、2050年4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和7项原则。

  第二、第三部分:集中讲乡村产业如何发展。确定了农业生产力布局、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调整方向,提出大力发展乡村工业经济、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进一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打造现代农业核心区、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强化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建设等助力产业发展。

  第四部分:重点解决如何实现绿色发展。把林业生态、水生态建设作为重点,以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为切入点,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和谐乡村。

  第五部分至第七部分: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建设法治乡村、平安乡村,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确定了一些新政策、大工程。

  第八部分:集中讲如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一是要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二是要聚集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三是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四是要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

  第九部分:明确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出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及要求。

  第十、第十一部分:分别明确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提出继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经营者队伍培育,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等配套措施。

  最后一个部分,特别强调实施乡村战略,要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强化规划引领和法治保障。

  三、文件的特点

  纵观今年的省委1号文件,有7个特点:

  一是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这是着眼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省委1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1号文件的新要求、新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要求全部体现到了文件之中。

  二是管全面、管长远。以往的1号文件侧重于谈农业问题、谈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今年的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个字5个方面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做出了部署。在中央确定的乡村振兴“三步走”目标任务基础上,我省提出到2020年、2022年、2035年和2050年4个阶段性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城乡和工农差距明显缩小,1/4的乡村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强省全面建成。

  三是提供全方位制度性供给。文件通篇贯穿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求,牢牢抓住钱、地、人等关键环节,基本确立起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

  在“钱”的问题上,从利用好国家对乡村振兴的补助政策、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等方面给出解决途径;提出综合运用国家和省产业引导基金、以奖代补、财政贴息、信贷担保等支持措施,吸引金融资本投入乡村振兴。

  在“地”的问题上,明确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方向,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整合农村集体资产,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加快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红利。

  在“人”的问题上,从去、留、引三个方面着手,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让农民带着保障进城;创造条件让农村的产业留住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打破城乡人才资源双向流动制度藩篱,把有志于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人才引回来。同时,文件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在“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上出了不少实招、硬招。

  四是突出集成联动。用集成化的方式,从五个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第一,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布局,夯实城乡互促互进、一体发展基础,推动空间上的集成;第二,坚持工业与农业并重,突出产业兴旺,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上的集成;第三,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协同投入资本、科技、人才,政治、法治、文化等协同发力,推动要素上的集成;第四,强化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推动政策上的集成;第五,发挥党政力量、市场力量、社会力量,一致同功振兴乡村,推动力量上的集成。

  五是强化可持续发展措施。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将林业生态建设、水生态建设独立成节,摆上重要位置,立足工程牵引,实施目标化管理。2018年,完成人工造林任务130万亩、沙化土地治理83.85万亩;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47万亩,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文件深度聚焦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最短板。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制村3000个,2018年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制村500个,整治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到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畜禽粪便污水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让农村真正绿起来、净起来、美起来。

  六是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在中央统筹下,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继续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文件要求,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对有劳动能力的、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因人施策,确保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对深度贫困地区,提出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着力改善发展条件,重点攻克脱贫任务。文件要求,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在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上,省委省政府将统筹现有扶贫考核,取消不必要的考核,减少考核频次,严禁多头考核、层层考核、搭车考核切实给基层减轻工作负担。对挪用和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对各类违规、违法行为严惩不贷。

  七是坚持五大文明并重。目前,一些农村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一些村庄优秀道德规范、公序良俗失效。有的地方“黄、赌、毒”及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有的地方农村黑恶势力侵占农民合法权益案件和“两委”班子“微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针对这些现状,文件坚持把法治作为乡村治理改革的基本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的基本途径,明确依法管理村务、服务村民,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同时对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建立法制教育和法律服务长效机制、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活动等方面工作,做了全面部署。通过绷紧道德伦理的“准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家庭美德,引导摒弃陈规陋习,激浊扬清,抑恶扬善,尊良俗、去低俗、废恶俗,夯实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张健:

  下面,进行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辽宁日报记者:

  在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中,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逐步形成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格局”。请问省农委领导:土地经营权包括哪些权利?我省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土地经营权?

  杨德生:

  赋予经营主体更有保障的土地经营权,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关键,也是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重点。土地经营权是在一定期限(流转期限)内,权利人依据流转合同,对流转土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耕作),并取得相应收益的权利。具体包括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入补偿权、到期后同等条件优先流转权、抵押贷款权、征地补偿权等。为平等保护经营权,我省从2013年起开展了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农户确实权颁铁证。到去年底基本完成承包地权属调查工作,测绘面积达到6800万亩。目前,已将3900万亩耕地确权到户,占实测面积的57.3%。预计到今年底,此项工作将基本结束。二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据农经部门统计,到2017年末全省流转承包地2000万亩,其中有63.1%流向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力地促进了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三是健全农村土地承包调解仲裁体系,依法解决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到2017年末全省有80%的县设立了仲裁委员会,100%的乡镇设立了调解委员会,有91.5%的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得到了及时处理和解决,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农民日报记者:

  “省委一号文件”给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钱”的问题。刚才省农委杨主任提到了,辽宁省已经从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吸引金融资本投入等方面给出了解决途径。请省财政厅的同志具体解答一下,辽宁省财政如何支持乡村振兴。

  辽宁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苏仲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部门责无旁贷。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策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强财政政策资金供给,强化财政资金管理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第一,加强财政资金保障。一是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2018年,全省公共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307.2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12.4亿元,增长4.2%。二是完善激励发展县乡财政体制机制。积极运用支持县域经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突破辽西北等财政体制和资金扶持政策,加速补齐县乡村经济短板弱项。三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打造美丽乡村。2018年,选择200个行政村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力争支持1500个左右空壳村,在300个行政村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第二,依法依规、有序有效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作为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2018年,实现部门内部涉农专项转移支付的统筹整合。到2019年,基本实现部门间涉农专项转移支付和涉农基建投资的分类统筹整合,集中资金办大事。

  第三,引导和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一是用好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等政策。二是用好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人民网记者: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还得靠人。请问省人社厅的领导,辽宁省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有哪些新的高招?

  辽宁省人社厅人才开发处处长李福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重要支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具体有三个方面主要举措:

  一是促进现有人才政策落地见效。近期省里出台了2个文件,一个是省委《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另一个是省政府《关于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县域就业创业的意见》,下步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指导14个市和41个县加快制定和完善吸引高校毕业生的人才支持政策,积极引导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县域和农村工作、支持农村各类人才返乡创业。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每年招募40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农、支医、支教和扶贫工作。

  二是创新农村人才评价机制。赋予各市农业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权限,对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科技人员,在职称评定时与在岗人员享有同等权利。对有条件市的种养殖大户探索开展农民职称评审工作,拓宽职业发展空间,让他们更有地位,更有获得感。

  三是加大农村人才选拔培养力度。在百千万人才工程、博士后集聚培养工程等重大人才项目中,注重选拔农业农村生产一线技术人才,给予重点培养和择优资助。利用“万名专家服务基层”平台,组织专家到生产一线、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咨询和人才培养专项活动,有效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和人才短缺问题。

  沈阳晚报记者:

  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在农村宅基地制度顶层设计上推行三权分置制度创新,请问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我们辽宁省如何推进这项利好政策,唤醒因为大量农民离乡外出闲置的宅基地和农房资源,真真正正增加农民们的财产性收入?  

  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处长朴明哲:

  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实施宅基地三权分置是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我省将深入推进海城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以及沈阳市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工作,探索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的有效途径,按照试点任务安排,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推广至全省,落实到乡村。对试点范围以外地区,积极落实发展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支持下乡返乡人员创新创业,促进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政策措施,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激活农村沉睡资源。

  新华网记者:

  今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了“质量兴农”,辽宁省1号文件也提出要“实施质量兴农战略”。请问省农委的领导,怎么理解“质量兴农”这个概念,辽宁要怎么抓好这些工作?

  辽宁省农委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处姜丽:

  质量兴农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的,走质量兴农之路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七个之路”之一。这些年,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迅速,粮食年产量已经稳定在400亿斤左右,农产品的供给水平一直居全国前列。随着人们对农产品需求的变化,过去我们是“吃不饱”,现在是“吃不完”,这既为我们谋划质量兴农,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出了客观要求,也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如何提高农产品品质,让生产者卖出好价钱,让民众增强“舌尖上”的安全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的课题。按照省委1号文件部署,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首先,从调优农业生产力布局着手。全面优化中部平原精品农业区、辽北粮油和畜牧业区、辽东林业和特色农业区、辽西畜牧和设施农业区、沿海水产粮果蔬农业区结构,构建农业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同时,要瞄准市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科学调整产品结构,对粮食、蔬菜等大宗农产品要在提质量、降成本上下功夫;对中药材、花卉、草莓等特色农产品要在调品种、提效益上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实现由粗放的农产品生产大省向精细农产品产地大省转变。

  其次,打好绿色牌。好的产品离不开好的生产环境。在质量兴农过程中,必须坚定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落实到工作层面,就是要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工程,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区域循环农业项目区。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工程,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

  第三,鼓励各地整合壮大农产品品牌。过去,盘锦的大米、大连的苹果、辽西的杂粮在全国都享有盛名。由于我们没有跟上市场步伐,逐渐被挤出了市场,导致好产品当成“大路货”卖。同时,农产品品牌小而杂,没有竞争力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据我了解,我们省有个市,仅大米一个产品有30多个品牌,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这种局面要扭转。下一步,将继续创新思维,紧跟市场脚步,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和推介活动,组织筹备好国际、国内农产品交易会,为农产品生产企业和个人搭好台、服好务。

  第四,加强生产环节质量监管。一方面,要继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严格生产环节监管,打击违法生产经营活动,震慑不法行为。县域是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的前沿。2014年,农业部启动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创建活动,我省首批5个县已经通过国家验收。下一步,我们要在盘锦市的10个县(区)继续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为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树立样板,积累经验,更好地应对消费者对辽宁农产品“好不好”“优不优”的关注。  

  辽宁广播电视台记者: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平台,请问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下一步我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有什么安排?当前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朴明哲: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就是将农村零散、闲置的建设用地拆旧复垦成耕地,置换出的耕地指标用于城镇、产业发展等用地,通过城镇和农村的土地级差收益,反哺农村振兴发展。2018年,省政府拟在阜新市全域以及建平等15个省级贫困县范围开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流转,助推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全面胜利。通过节余指标的省域流转,进一步扩大土地级差收益,节余指标收益全部返还农村,既为扶贫搬迁筹集了主要资金,保障搬迁工作顺利开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目前,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扶贫开发的实施办法已初步形成,正在进行进一步研讨论证。据初步统计,阜新市及15个贫困县现有较易复垦土地约10万亩,朝阳、阜新等地区已初步复垦出3300亩指标,即将进入全省流转交易。

  张健: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进行到这里。刚刚没有得到提问机会的记者可以在会后与我们各部门的同志进一步沟通。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也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辽ICP备14002303号-2

学院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松坡里129号  |  邮编:121000

招生热线:0416-3920766 3920767 3920768 3920770 39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