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
以全面消除“4600以下”贫困现象为标志,决不把贫困带入“十三五”。2012年,浙江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40%的比值确定扶贫标准为4600元。近年来,我们根据这一标准,不断创新扶贫机制,采取各种措施,加大攻坚力度,切实做到发展促增收、改革促增收、帮扶促增收。到2015年底,全省全面消除“4600以下”绝对贫困现象,做到一个也不掉队。
以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关键,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切实地惠及全省人民。高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全省所有县(市、区)公办学校实现零择校并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推进医学人才和城市医院“双下沉”,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率“两提升”,形成“全省县域皆有名院、县级医院皆有专家”的良好局面。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基本实现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同时,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实行“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有力促进了城乡要素流动和优化组合。
以“两富”浙江建设为目标,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协调发展,不仅要“富口袋”,而且要“富脑袋”。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工作,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旗帜鲜明地开展网上意识形态斗争,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深化开展“最美浙江人”主题实践活动,构建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配送体系,基本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
三、拉高标杆、补齐短板,深入推进浙江协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补短板,有一个确立什么样的标杆的问题。我们自觉肩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使命,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精准聚焦找短板,精准发力补短板,不断开创协调发展新局面。
全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转换发展动力,才能形成高质量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夯实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目标牢牢锁定在第一方阵,把抓科技创新作为必须补齐的第一短板,紧紧扭住科技成果转化这一关键,全力推进创新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大环境建设,大力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努力打造各要素综合集成、各环节紧密协同的一流创新生态链,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
全力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无论是城乡协调发展,还是区域协调发展,都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要把交通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实施“5411”交通发展战略,高水平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等现代交通“五大建设”,构建引领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发展的“四大交通走廊”,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打造“全省1小时交通圈”,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向26个原欠发达县覆盖、城市交通设施向农村延伸。
全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没有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协调。要全面实施美丽浙江建设行动,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深入持久推进污水、洪水、涝水等“五水共治”,切实加大治气治土治垃圾工作力度,强化源头治理、监察执法和责任追究。建立及时发现和处置的依法治违长效机制,整体推动平原绿色、山地造林、绿道网建设,决不把污泥浊水、违法建筑、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
全力补齐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短板。收入水平差距的缩小仍然是推动浙江协调发展的着力点和重点之一。到2015年底,浙江已经全面消除了省定“4600以下”贫困现象,但低收入农户的生活还比较困难,他们的收入上不来,发展协调性就难以真正实现。要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拓宽增收渠道,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快于农民收入平均增幅,确保一个都不返贫。继续支持26个原欠发达县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推动民族自治县和民族乡同步实现高水平小康。
全力补齐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短板。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是坚持协调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途径。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使广大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全面小康成果。注重城乡区域均衡,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健全“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完善城乡联网的公用设施体系。注重老少人群均衡,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整体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和学前教育水平。注重政府市场齐抓,大力实施政保合作项目,用保险的办法实现民生托底。
全力补齐改革落地短板。当前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不协调现象,表面看是发展问题,根子在体制机制。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改革落地,加快完善有利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进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切实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以标准化推动均等化,逐步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杭州、宁波等四大都市区协调发展机制,制定实施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差别化财政、人口、产业、环境等综合配套政策,塑造以海洋经济区、四大都市区、生态功能区为基本架构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版权所有: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辽ICP备14002303号-2
学院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松坡里129号 | 邮编:121000
招生热线:0416-3920766 3920767 3920768 3920770 3920520